7*24小时求学热线

020-28142399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华南教育网 > 在职硕博 > 研考百科

专硕;农业管理硕士怎么样(农业管理领域)

时间:2024-11-04 来源:网络作者:小编阅读: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素质、知识、能力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农业专业基础知识,宽广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理论,在农业产业发展领域具有相应的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独立承担农业发展领域技术推广活动的能力,能够胜任各级农业管理机构相关政策制定、解释、执行,以及农、牧、渔、加工企业管理,金融机构涉农业务管理,农业科技组织管理,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标准化、农产品物流与电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领域包括农业经济与政策、农业技术经济与管理、涉农企业管理、农产品营销、农业工程与供应链管理五个方向,培养要求如下:

1.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掌握农业产业经济与管理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具有在农业管理专业领域协同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把握农业发展的方向,熟悉国家农业产业发展、经营、推广等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现代发展理念和技术创新、推广能力;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素质修养,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基本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

(一)招生对象

招生对象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二)入学考试

入学考试由参加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和招生单位组织的复试组成。

三、学习方式及学习年限

学习方式分全日制或非全日制两种: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的,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采用非全日制学习方式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

四、培养方式

(一)采取课程学习、实践训练、论文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各培养单位应根据培养需要建立稳定的农业硕士农业管理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加强研究生的实践训练,促进实践与课程教学和学位论文工作的紧密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实践训练不少于6个月。

(二)实行双导师制

鼓励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校内、外导师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

五、课程设置及培养环节

培养单位应紧密围绕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和培养环节,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教学内容要增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全日制课程学分不少于24学分,实践训练4-6学分。在总学分不变的条件下非全日制培养方案可依据生源情况做适当调整。

(一)课程设置

1.公共学位课(7-8学分)

(1)政治理论课                              3学分

(2)外国语                                  2-3学分

(3)现代农业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              2学分

2.领域主干课(8学分)

(1)农业发展理论与实践                     2学分

(2)农业政策学                             2学分

(3)农产品市场营销                         2学分

(4)现代管理学                             2学分

3.选修课

(1)现代经济理论                           2学分

(2)农产品电商与互联网技术                 2学分

(3)农业生产管理                           2学分

(4)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                     2学分

(5)现代农场管理                           2学分

(6)组织行为学                             2学分

(7)发展经济学                             2学分

(8)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2学分

(9)区域经济学                             2学分

(10)农业项目投资与评估                    2学分

(11)现代市场营销学                        2学分

(12)农村人力资源管理                      2学分

(13)农村社会服务                          2学分

(14)供应链管理                            2学分

(15)工程管理                              2学分

(16)农业经营管理专题                      2学分

(17)学术交流与学术报告                    2学分

各培养单位可根据设置的方向自行设置特色课程,每门课程原则上不超过2学分。

(二)培养环节

1.实践训练(4-6学分)

培养单位应积极联合相关行(企)业,建立稳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围绕本领域学位授予要求制定实践训练大纲,组织开展实践教学工作,实践训练时间一般不少于6个月。培养单位要加强对研究生的实践环节的定性定量考核,考核通过者方可取得相应学分。

2.其他环节

其他环节包括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论文中期进展等,各培养单位可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自行制定。

六、学位论文要求

(一)选题要求

论文选题应来源于行业、企业生产技术需求,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直接应用价值,论文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够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现代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论文形式

学位论文应反映研究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可将研究论文、项目(产品)设计、调研报告、案例分析等作为主要内容,以论文形式表现。

(三)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查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应用、农业和农村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同时要求提交开题报告(或项目申报书)、中期报告、毕业论文(或结题总结)。

学位论文应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来自高校科研机构、农业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专家组成,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相关行业具有高级职称(或相当水平)的专家,导师不得担任本人指导研究生的答辩委员会委员。

七、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及培养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未达到学位授予条件而达到毕业要求者,准予毕业,获得相应的毕业证书。